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杂文 >乱谈八卦 >苟运军:“便民热线不便民”是作风“掉了线”

苟运军:“便民热线不便民”是作风“掉了线”

2016-05-17 13:45 作者:作者 阅读量:110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记者近日在多个时段拨打多地的市长公开电话等政府热线电话,发现不少存在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要么长时间占线,要么拨通后无人接听。在拨打东北某中心城市的市长公开电话时,记者连续拨打100多次无法接通,也没有任何语音提示信息。不少群众向记者反映,用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才能打通政府公开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5月16日人民网)

政府设立便民热线电话,其初衷是为了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换言之,是搭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实现服务“零距 离”。然而,一再拨打,却屡屡“碰壁”,许多“空号”热线、“占线”热线、“欠费”热线,不禁让人感慨,政府热线成了忽悠群众的“摆设”,100多次无法接通的荒谬,更让许多网友吐槽:变相“拒听”实乃作风“掉线”了。

 其实,“便民电话不便民”的情况早已有之。早在2013年的9月底,服务委的暗访调查就已发现了政府便民电话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业务不熟,“可能、大概、也许、不知道、不清楚”的回答时有发生;首问负责制落实不好,自己不清楚又不能告诉找谁去解决;官网、114查号台公示的电话中有大量的无效电话、无用电话不能及时清理,致使市民打电话总是无人接听或是空号;不主动告知接听者的工号或姓氏;不使用“你好,请,再见”等文明用语,等等。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便民热线不便民”成了一个尴尬的事实,折射出的机关不实作风让人唏嘘,空喊着“为民服务”的口号,却让老百姓的诉求热情一再“遇冷”,自然会伤害群众感情,且让党政队伍的形象不断“打折”,这值得充分反思和高度重视。

如何解决便民热线不便民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在便民服务上真下功夫;另一方面,有必要把便民服务建设列入考核体系,推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提高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让群众切切实实体会到政府提供的便利,重塑政府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其他人在看啥

    《苟运军:“便民热线不便民”是作风“掉了线”》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