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热线成摆设是服务意识“走了神”
热线电话是百姓与有关部门及单位沟通的渠道之一。然而据调查发现,部分地方公开电话多达数十个,却存在电话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等问题,不仅使得热线电话难以发挥应有效力,也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少群众反映,用半小时甚至1小时以上才能打通政府公开电话的现象十分普遍。(5月17日半月谈网)
说起“市长电话”,我们并不陌生,或许好多人还打过好几回,但要客观评价“市长电话”的作用,估计没有多少人给好评。原因就在于“市长电话”逐渐成为了一种摆设。要么是打不通,要么是打通了没人接,要么是接了没有下文。用一句话来概况,那就是“难打通、难沟通、难办事”。或许有人会说,既然“市长电话”这么难,那就不打了,用不着上纲上线。但从群众的角度看,“市长电话”打不通却不是一个小问题。
政府设立热线电话的宗旨,就是给百姓提供咨询和投诉的渠道,方便百姓办事。是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进一步密切与群众联系的桥梁,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政府热线无疑是干部了解群众疾苦的最有效的渠道。虽然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政府热线不计其数,然而真正能够起到方便百姓办事、解决群众困难的并不多。
事在人为”,如果地方政府领导不重视,下面的部门必然将热线电话不当回事,这样的领导要来何用?不如趁本次省市县乡换届换上“亲民型领导”!那种连政府热线也打不通,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天花乱坠”的“民生”“幸福”,对于群众来说,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对于有作为的“民本政府”,其政府领导必然会高度重视听取民意、解决民困,亲自与群众交流,亲自过问“苍生”,这样的幸福指数才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