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散文 >亲情散文 >一通电话

一通电话

2014-10-08 19:37 作者:老树老茶 阅读量:3357 推荐2次 | 我要投稿

国庆节,这边消受闲散,惦记着那边的父母忙于秋收。返校之前,我嘴上说开学的日子为何不能推迟几天,好在能为父母分担些农活。其实心里的小算盘也便拨得窸窸窣窣,幸运自己能躲过玉米叶子的划伤。十月份的阳光算不得毒了,北方的天气虽说不上是七月流火,但到八九月份,炙热也便只能在正午十分逞逞能,唬唬人。清露晚霜大模大样打在草叶上,打在树枝上,也打在晨耕者与夜钓者的额上和脸上。电话打过去,母亲是放下手里的玉米棒子才接住的,话语间,我听见父亲也停下手里的活,隔着几步远问起我助学金的事情。

母亲警告我国庆节不要太过疯了,惦记着些安全,惦记着些身体,最好能惦记着些学习。隔着电话,我能想象到母亲一本正经的眼神和温柔的指指点点。她是老一辈的农村妇女了,找对象看的是男人的肩膀,不是脸面;过日子看的是脚印的深度,不是稠密;举手投足或许笨拙粗俗,话里话外或许棱角毕露,但你看看她们手底下拾掇出来的丈夫和孩子,炒得菜或是打扫过的院子,现代人一见钟情的是女人的脸和身材,居家过日子,这些女人做出来的活才是老一辈的婆婆们招作儿媳的首要理由。

问过国庆快乐,顺便提醒父亲记得给母亲炒几个好菜。“您的好厨艺也别只惦记着造福儿女亲朋,还有老伴儿和您自己呢,爸!”电话那边传来咯咯的笑声。早上六点开始下地干活,带着早饭,我中午打去的电话,这笑声里满是过日子的踏实和不易。自我放暑假回家,父亲的脚伤至今未愈。我能在他一担子挑起一百斤的井水和粮食的时候偷些懒,躲些活;也能在他一个人用了两天就把菜园子打理出来种下的豌豆冒出芽尖的时候钓钓鱼,打打球;可暑假里,我实在不能在他连家门都出不了的时候再贪玩,再不替母亲分担些家务了。我自问不能做到肚子里时时装着良心,可也绝不做那没良心的人。

“爸,小叔国庆放假,您不必省着自己的亲兄弟不用,他家又没地,叫来帮着扛扛袋子,再不行,炒几个好菜贿赂贿赂。”父亲说不用去叫,每年的秋收小叔和婶娘都惦记着,尤其我上大学以来,离得太远,国庆节回不得家,他们帮忙帮得更加勤快。父亲和小叔年纪相差快三十岁,奶奶下世的时候爷爷早已不在,既是哥哥但操劳下来也算半个儿子了,亲得很。“你这没良心的怎么把你小叔说得和你一样没良心?”母亲在电话里骂起人来。

今年有些特殊,重阳紧跟着国庆,好日子挤到一块儿,农村的半仙们又要神神叨叨说这是百年难遇的大吉大利之日了。母亲说姐姐的店铺新开业,让隔壁家的王半仙挑选吉日,“这还用问,当然是国庆之末重阳之初了”,于是姐姐硬是在大半夜放了几响二踢脚,惊得邻里穿着睡衣出来骂街,“哈哈,这生意甭想再做了,摊上事儿了“。还好王半仙忽悠了另外一家在当晚娶媳妇儿,闹完洞房的人还未睡实,单吵了他们的睡意没吵了人家的美梦,罪还轻些。“当心烂了嘴,有你这么说自己姐姐的?!”母亲说完,便把电话交给父亲。

小外甥也来了。姐姐正是创业的初级阶段,节假里顾不上女儿,一个女人家硬要凭着一己之力挺直腰板。父亲老是批评姐姐太过虚荣,可我倒是十分佩服她。挣钱养家靠的是手上的茧子不是脸蛋上的粉底,经营买卖露得是踏实苦干不是媚笑和身材,我正是上学的年纪也是花钱的年纪,自离婚之后,她全把自己当成了儿子,娘家的花销一手包办,还时常偷偷给我寄些生活费。家庭的不幸过去,她的容颜老了些,可笑容和干劲分明回到了婚前攒嫁妆钱的激情岁月。再读《致橡树》的时候,分明觉得姐姐身上存着几分舒婷的影子。

“爸,不讲了,该回家吃饭了,我给姐打个电话,催催她也早点回家吃饭。”

其他人在看啥

    《一通电话》的评论 (共 3 条)

    • 湖紫:写的不错,推荐阅读!
    • 湖紫:写得不错,推荐阅读!
    • 风花岁月夜:写的不错,推荐阅读!